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部门介绍机构设置
与政府的交流校际交流学术与科研交流文化交流
申报指南签证指南在线申报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课程国家公派项目(CSC)校际交流暑期项目
国际教育学院境外合作项目
国际会议港澳台会议
申报指南
信息动态校友组织校友注册校友活动
南京中医药大学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2005年度报告

合作中心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机构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
作为WHO合作中心的部门/实验室等等的具体的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
国家和城市的地理位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南京市
 
1.工作计划的实施

1.1 开展中医康复方法在社区服务中的推广应用。
1.1.1继续协助南京市中医院的“中医养生康复中心”,定期组织中心康复医务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工作,积极推广中医药康复技术,对减轻和消除老年心脑疾病患者的痛苦、减少社会和家族的负担具有积极意义,对提高社会生产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1.1.2与江苏省扬中市合作申报的科研项目“中医综合疗法对改善上消化道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研究”获得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扬中市是上消化道肿瘤高发区,我们试图将中医药康复理论和技术用于肿瘤的康复,目前已经确定康复应用方案,正在与当地市中医院联合进行肿瘤病人的调查和筛选。

1.1.3进行了"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在南京市2个社区设立了临床观察点。对5名社区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了针刺和相关现代康复技术的培训。对23名患有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筛选,并进行相关技术的干预治疗,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社区跟踪调查,以求最终评定不同技术手段的优劣。
1.2 继续对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小儿肺炎、慢性肾病、慢性肝炎等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并进行治疗机理的研究。

1.2.1通塞脉微丸治疗缺血性脑中风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要求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并取得相关研究结论。

结合处方药材所含活性成分的基本性质,获得了总皂苷含量大于50%、总黄酮含量达到25%左右的微丸有效部位。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其具有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药效学基础。通塞脉微丸对大鼠缺血性脑中风具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为:通塞脉微丸能减少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的含水量,减轻脑水肿。通塞脉微丸能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升高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从而减轻NO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上调鼠脑eNOS提高脑组织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减少氧自由基在脑细胞内的积聚,从而达到减轻脑缺血、缺氧损伤的作用。通塞脉微丸能降低血浆TXB2、ET含量,抑制TXB2的活性,减少ET的释放。通塞脉微丸可以显著增加颈内动脉血流量和全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的作用。通塞脉微丸可以减轻由于血粘增加和血小板聚集造成的缺血性心脑损伤。通塞脉微丸可增加脑缺血部位的血流量。通塞脉微丸对大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鼠的长期毒性试验,各期指标均未见有明显变化。

1.2.2. 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按计划顺利开展“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目前已完成临床研究病例120例,该课题将从多方面对中医药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进行评价。

1.2.3.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清肺口服液对腺病毒3Ⅰ、7 b型诱导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清肺口服液具有抑制凋亡、有效降低Fas/FasL表达、降低Bcl-2 mRNA表达、清肺口服液可降低TGF—β1、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下调TNF-αmRNA表达和有效降低TNF-α的蛋白表达、降低TGF—β1、PDGF—BB等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等,研究中相应采用细胞培养、体外抗病毒、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实验方法和技术。以上研究表明,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除了有抗腺病毒的作用外,更重要的在于调节机体和相应的组织细胞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目的,体现了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作用的多靶点效应。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还完成了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部分分子生物学机理研究。

1.2.4 继续进行大黄蛰虫丸防治肾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证明本方对肾纤维化的有关细胞因子有明显下调作用。

1.2.5  对抗肿瘤中药有效物质与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如选用国产光叶番荔枝叶、茎、皮和种子实验,其中叶、种子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部位具有显著抗癌作用;其抗癌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癌细胞信号传导有关。抗肿瘤机理研究方面,进行了三物白散抗肿瘤(祛邪)与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扶正)的作用机理及相互关系研究,活血化瘀治则影响肿瘤转移机理研究等。

1.2.6  继续进行紫七软肝片研究

临床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有效率为88%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齐墩果酸、西利宾胺(73.9%   P<0.01)。阐明该方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胶原蛋白降解和纤维重吸收,从而间接或直接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开展了紫七软肝片的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紫七软肝片的小鼠最大耐受倍数经计算为成人用药量的700倍,长期毒性试验亦表明用紫七软肝片3.1g/kg、11.5g/kg、31g/kg三个剂量组连续给大鼠灌胃180天,结果一般状态良好,体重、摄食量及尿常规、血常规、血液生化等各项指标均正常;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紫七软肝片对大鼠主要脏器基本无组织学影响。

1.2.7  继续观察复方芪珠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120例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复方芪珠片,对照组用拉米夫定。疗程均为半年,其中部分病例可延长疗程至1年,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60例中完全应答13例(21.67%),部分应答23例(38.33%),无应答24例(40%),总有效率60%;对照组60例中完全应答12例(20%),部分应答25例(41.67%),无应答23例(38.33%),总有效率61.67%,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症状、化验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在抑制病毒、改善肝功能、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复方芪珠片在改善胁痛、纳差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拉米夫定。

1.2.8  运用具有柔肝滋肾,活血利水的兰豆护肝颗粒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

临床观察治疗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总有效率为83%,明显优于对照组6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43%。在临床主要症状和阳性体征改善及血清学检查等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通过较为系统的实验,显示该方有保肝降酶、利尿、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
1.3. 继续开展针灸治疗老年病和难治性疾病的临床和机理研究。

1.3.1.针灸减肥的临床规律及抑制肥胖机体脂毒性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可能通过纠正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异常的脂肪细胞内分泌功能,抑制瘦素、抵抗素的分泌、提升脂联素的分泌,提升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水平和胃肠道分泌的PYY的水平,从而实现抑制食欲以减少脂肪及能量物质摄入、纠正机体的糖脂代谢紊乱,以达到减肥并抑制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脂毒性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结果在验证临床研究的主要结论的基础上还提示:①针刺可通过中枢和外周途径抑制机体的脂毒性,其作用机制与针刺提升中枢相关受体基因的表达、改善肥胖状态下胰岛素、瘦素的血脑转运障碍、双向调节外周白色脂肪组织和肝组织的PPAR的基因表达,以降低机体脂肪含量、FFAs水平及改善其各组成部分的比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②手捻针、电针、西布曲明均是降脂解毒的有效方法,其作用由从大到小的次序是:电针组>手针组>药物组,变频电针的作用最佳。针刺降脂解毒作用与药物作用的重要区别在于针刺可以从中枢和外周两个方面同时调节肥胖机体的脂代谢紊乱,使功能低下的调节因素提升、功能亢进的因素降低,并使其回归到接近正常水平,药物针对中枢的调控能力较强,但整体调节能力不及针刺。发表论文12篇。

1.3.2.针药合用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及神经生化机理研究

观察针刺对抑郁症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实验结果提示针刺治疗可以改变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中等强度应激诱导的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其疗效与氟西汀相当。观察了针刺四肢穴与督脉头部穴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脑不同分区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症模型大鼠的取效时间早于对照药物氟西酊;头部督脉经腧穴对针刺治疗抑郁症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不同腧穴的差异性,在一定的时间窗内表现的比较明显。

临床研究按课题设计方案,继续针药结合与单纯抗抑郁药治疗抑郁症对照的研究。于2005年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患者共52例,西药对照组16例。疗效评价主要依据有:抑郁症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汉密尔顿量表。观察针药结合与抗抑郁药对临床症状起效时间的差别,治疗组21例采用电针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对照组20例单纯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4、6周后HAMD量表总评分和各因子分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组HAMD总评分和各因子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时间延长而保持此结果。(2)电针从第1周开始就可显著改善各种躯体性焦虑症状和认知障碍;对睡眠的改善在治疗的1周内与西药无显著差异,2周后电针的显著疗效体现在睡眠、躯体性焦虑症状及认知障碍三个方面,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依然保持此疗效。(3)西药在治疗1周后对躯体性焦虑症状和认知障碍改善明显,而对情绪、睡眠和精神性焦虑症状的改善发生在治疗2周后,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保持稳定疗效。(4)与治疗前相比,电针在治疗1周后即对情绪、睡眠和躯体焦虑症状明显改善,这有助于情绪的尽快恢复;在治疗2周后显著改善精神性焦虑症状,此点类似于西药治疗;从治疗的第2周开始,电针的介入对患者抑郁状态的总体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这种优势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结论: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结合SSRI类药物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各症状群,且此疗效可以保持到治疗6周后。电针的及早介入对该病治疗无疑起到积极的作用。
1.4. 发展训练材料,为国外为学员提供培训机会。

1.4.1.在总结本中心多年来对外国留学生、进修生针灸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由我校主持编写的国际针灸培训班教材《中华针灸学》(中英对照)已经完成编写,中文版已经出版发行,英文版也将于近期出版。

1.4.2.举办了18期各类国际针灸和中医药培训班,为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瑞典、韩国、挪威、爱尔兰、比利时、葡萄牙、法国、巴西、新加坡、奥地利、伊朗、菲律宾、马来西亚、瑞士、荷兰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学员提供了培训机会。

1.4.3. 有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468名本科生、117名硕士研究生、147名博士研究生和33名进修生在校学习。其中2005年暑期入学新生216名。
 
2. 本中心与WHO的合作

接受WHO总部传统医学官员张小瑞女士下达的任务,由本中心出资组织中药专业的专家学者为《WHO Selected Medicinal Plants》提供资料,撰写综述。并及时为WHO有关传统医学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供评阅意见,受到WHO总部传统医学官员的好评。

我校针灸专家王玲玲教授受WHO总部的委派,于2005年1月1日至3月底前往缅甸协助当地卫生部门开展医疗和培训。

为了增强和提高与WHO的合作,我们希望WHO能够及时通报世界范围有关传统医学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在WHO可能的范围内组织世界各地的专家就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临床疗效等进行联合研究,以期提高传统医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率。

 

3.与WHO其他合作中心的合作

本中心与中国中医研究院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三个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今年举办一次合作会议,交流各自完成WHO项目的经验,分析国际针灸培训的形势和特点,共同研究发展策略。本中心还与复旦大学医学院WHO传统医学中心在针灸疗效机理的研究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交流。